近年來,審計署高度重視扶貧審計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扶貧開發(fā)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不斷加強扶貧審計監(jiān)督,推動扶貧政策落實、規(guī)范扶貧資金管理,維護扶貧資金安全,提高扶貧資金績效。
8月中旬至9月,審計署組織70余名青年審計干部到甘肅省環(huán)縣等5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開展了扶貧政策跟蹤審計。這些審計干部大多是審計署2015年新錄用人員,他們在審計中勤奮工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審計成果,被譽為“扶貧審計青年突擊隊”。近日,本報記者隨隊前往甘肅省環(huán)縣,與審計人員同吃同住,親眼目睹了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
環(huán)縣位于甘肅最東部,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丘陵溝壑區(qū),山大溝深、地形復雜,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間。全境90%以上面積為黃土覆蓋,土層厚度在60-240米之間,干旱少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極為不便的交通,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9月24日是周六,早上七點半,審計人員聚齊在賓館食堂里吃早餐。早餐在輕松討論中開始,這是難得的放松時刻。一天的工作時間里,他們有的下鄉(xiāng)入戶、入企調查,有的赴被審單位調取資料,很少能聚在一起,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也讓他們很少能輕松起來。
早飯中,大家把一天的工作做了簡要的安排。上午,我們去勘查一些路段;下午,入戶走訪一些農戶。
八點十分,環(huán)縣政務中心審計組辦公點,審計人員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由于審計臨近尾聲,有些賬目需要再次核對、一些資料需要復印整理,同時還要接收被審計部門或者企業(yè)報送的材料。
九點我們準時出發(fā),從環(huán)縣縣城到曲子鎮(zhèn)開車大約一個小時。
十點左右,我們抵達了曲子鎮(zhèn)。曲子是紅軍西征解放的第一個縣城(現在并入了環(huán)縣),是中央紅軍在隴東建立的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環(huán)縣習仲勛紅軍小學在這個鎮(zhèn)子上。開展審計工作的同時,審計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審計組成員蔡方圓說:“9月3日,是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那天我們正好去曲子鎮(zhèn)調查核實農村公路建設和扶貧補貼資金發(fā)放等情況,工作的同時在曲子革命紀念館接受了一次紅色教育,感覺特別有意義”。
十點四十左右,到達新修的曲子鎮(zhèn)至西溝村農村公路審計現場。曲子鎮(zhèn)到西溝路段作為新修公路,是重點扶貧項目,建成以后還沒有竣工驗收。
要想富先修路,通村油路對于終日奔波在丘陵溝壑間的老百姓意義重大。這里溝壑縱橫,泥土路彎彎曲曲、縱橫交錯,雖然降雨量不大,但雨水夾雜著沖刷的黃土,容易發(fā)生山體滑坡,常常把陡且窄的路面沖毀。在水與泥里出行,對于老百姓來說,是家常便飯,也易發(fā)生事故。解決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是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關鍵的一步。
因此對于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審計人員格外重視。審計組的孟慶才說:“路修的好壞關系著老百姓的生活,對于這類項目,如果發(fā)現問題,后續(xù)的整改工作更重要。”
在曲子鎮(zhèn)至西溝村路段一標和二標,審計人員拿卷尺測量路面寬度、利用混凝土鉆孔取芯機檢測路基路面施工的厚度等。對于發(fā)現的疑點,審計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記錄。記者了解到,審計人員一般先通過查看招投標文件、憑證以及合同等相關資料,發(fā)現可能存在的問題線索,然后實地調研,去查看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勘察完畢后,當地工作人員提出幫審計人員找吃午餐的地方,審計人員婉言拒絕了,即使是審計人員自己付費也不行。時刻謹記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和嚴守審計署“八不準”工作紀律,這群年輕人把審計的優(yōu)良作風帶到了這里。審計組的俞東青說:“有一次,審計組去一個扶貧項目工地上實地查看現場,中午十二點時,施工隊開始吃飯,邀請審計人員一起吃,審計人員婉拒了。等到審計人員走出大山已經下午三點半了,審計人員只能在路邊隨便找點東西吃”。
剛開始,審計人員下鄉(xiāng)入戶調查,由于找不到吃飯的地方,會餓肚子。再后來,審計人員下鄉(xiāng)時,都會自帶一些干糧,中午走到哪,就在哪吃點干糧。
吃過午飯,我們到達曲子鎮(zhèn)西溝村村部時,已是下午一點。村部和新修建的道路沒有直接聯通,去村部需要跨過一座橋,在彎彎曲曲的黃土路上行進500米才能到達。
村部旁邊有一座小學,院內院外停放著十幾輛摩托車。在這黃土溝壑中的小道上,摩托車是主要出行工具。
下午兩點半,到了環(huán)縣某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這是今天下午要走訪的第一站。合作社和殘聯簽有協議,承諾給殘疾人提供幫扶措施,比如購買羊羔、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行情信息等。審計人員到這里,主要就是看看這些措施落實的怎么樣,能否將“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落實到貧困戶。
半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了一戶農家。妻子是殘疾人,一家人住在一個山頭上,山坡和新修的路隔著一個30米左右的深溝,需要繞遠路才能走到大路上。審計人員認真的詢問他,去年有沒有收到政府發(fā)放的養(yǎng)羊補貼?合作社有沒有提供過幫扶?目前養(yǎng)羊的效益怎么樣?
來到另一戶農家時,主人不在家,等了幾分鐘,他騎著摩托車回來了。他是殘疾人,家在一個坡上,如果沒有摩托車代步,他去哪都不方便。他的院子里用水泥抹平了,那是用來收集雨水的,雨水通過管道儲存在水泥下面的水窖里,供平時做飯飲用。他的家,除了炕、一個破舊的沙發(fā)、一個半米高的小四方桌、幾把二十公分的小椅子,再無其他。在審計人員的詢問下得知,他去年收到了政府發(fā)放的養(yǎng)羊補貼,養(yǎng)了28只羊。
……
由于農民住的較為分散,一下午也走不了幾家。審計人員向記者介紹說:“今天這些路還不算太難走,在縣城北部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有的農戶自己住一個山頭,離村部就有二十幾公里。”
農民的貧困現狀,也讓審計組成員們深有感觸。審計組的秦琴說:“有的農戶家里,真的到了衣不蔽體的地步,你無法想象這種貧困;下去審計時,看到一些百姓,主食是黑色餅子,配的就是辣椒,好一點的是辣椒加上土豆。到了農戶家里,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
每個隊員都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做好這次審計。審計組主審游飛貴的話具有代表性,“希望各項扶貧政策精準發(fā)力、精準落實,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能給老百姓真正帶來好處,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為促進精準扶貧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為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作出應有的貢獻”
回到縣城吃晚飯時,已經是下午六點多。簡單的吃完晚飯,審計組的成員們顧不上休息,又回到了環(huán)縣政務中心的審計點,繼續(xù)工作。
這幾天臨近審計結束,加班加點對于青年突擊隊的成員們來說,已經成為常態(tài)。前天晚上,他們也是工作到深夜。年輕審計干部周曉波曾在朋友圈里發(fā)了當晚的照片,照片里同事走在街上的背影,時間是凌晨1點18分,配上的詞句是“環(huán)城聞犬吠,審計夜歸人”。
今天晚上,游飛貴要和同事們一起再次梳理審計報告。游飛貴說:“對于審計反映的問題,不僅要求定性要準、證據充分、事實清楚,而且還要從政策、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分析原因,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完善扶貧工作的建議,一定要把報告做細、做實,切實發(fā)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好幾位年輕同志都主動要求留下來協助我。”
努力總會有收獲。當地黨委政府對這次審計十分重視,邊審計邊整改,追回違規(guī)資金,完善規(guī)章制度,嚴肅問責追責,開展專項整治,審計整改及時有效。與此同時,當地干部群眾對于這群突擊隊員突出的工作能力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給予了高度肯定。縣領導說:你們審計結束時候,連辦公室都自己動手打掃的干干凈凈,不僅展現了較高的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水平,還展現了審計署工作人員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嚴明的審計紀律。
雖然這群年輕人從事審計工作的時間還不長,但他們對于所從事的審計事業(yè),都有一種莊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審計事業(yè)不斷前進最需要的是人才,通過領略以青年突擊隊為代表的年輕審計人的風采,看到了中國審計的希望和光明前景。( 吳伯銀)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