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到家,兒子就跟我說“媽媽,明天是國家公祭日。張老師說要小朋友們要站著,低著頭,閉上眼睛?!薄班?,那叫默哀”?!皨寢?,什么是國家公祭日?什么是默哀?為什么要低著頭、閉上眼睛?日本人是不是特別壞?”我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才能跟一個五歲的孩子講清楚這段沉痛的歷史。
其實在他四歲之前,我們就住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旁邊。那位被侮辱的母親托著自己死去孩子的雕像,幾乎日日都能見到。兒子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每次經(jīng)過都會用小手指著那個雕像,嘴里咿咿呀呀。我知道他想知道那是什么,想必他也能模模糊糊感受到那位母親無盡的絕望與悲慟。父母來南京的時候,也隨著長長的隊伍進到紀念館參觀。回來后,母親接連幾日唏噓感嘆、夜晚久不能寐。
今天上午,全辦組織觀看了國家公祭儀式。鏡頭里的雕像、“哭墻”、一個個遇難者同胞的名字劃過……“丁小狗子”,他應該還是個孩子吧,或許父母還沒來得及給他起一個體面的大名,只是親切的喚他“小狗子”。依習俗,起個“賤命”是為了好養(yǎng)活,他的父母自是盼望著他能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如果沒有那場浩劫,他也極可能會活到今天,含飴弄孫,頤養(yǎng)天年。只可惜,一條鮮活的、本可以有無數(shù)可能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937年的寒冬。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得向多遠的未來”。梅汝璈大法官也曾說,“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80年過去了,鐘山風雨蒼黃,南京涅槃重生。那場生靈涂炭的亙古浩劫在這座朝氣蓬勃的城市里似乎已看不到痕跡,但默哀時自動停下的車輛、路邊默然肅立的人群、和防空警報一起鳴響的喇叭聲和汽笛聲,都在訴說,我們沒有忘記!歷史不能忘記!
我想,今天晚上應該可以給兒子一個好的答復了。默哀是為了悼念,公祭是為了銘記。但銘記歷史,不為仇恨,只為和平!我也可以給他聽一聽哥哥姐姐們唱響的《和平宣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殷憂啟勝,多難興邦。八十整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和平發(fā)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保ǜ邥匝啵?/p>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