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審計署駐重慶特派員辦事處緊密結合辦情實際,主動適應審計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真謀劃大項目組織實施、大數據分析利用、大要案研判查處3項業(yè)務工作重點,探索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與技術方法,切實增強“臨門一腳”突破能力,不斷加快推進業(yè)務建設步伐。
——突出“大項目”組織管理,較好完成重點任務。一是以準確把握審計目標重點為基本前提。在經濟責任審計等項目中,該辦堅持從梳理工作方案的核心任務和內容入手,特別是緊緊圍繞權力運行和資金流向兩大重點,抓住源頭,理清思路,在緊扣方案、吃透政策、謀劃特色、找準關鍵、鎖定重點、管控質量、提升成果等方面,積極思考、認真研究,細化措施、抓好落實。二是以打造兼容并蓄復合團隊為根本保障。該辦堅持打破處室分工界限,以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特長為基礎,統一調度、團隊重組,注重人員能力和結構的優(yōu)勢互補,著力打造具備查核問題、分析研究、計算機應用、審計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復合團隊。三是以選擇行之有效組織模式為實施關鍵。經過審計實踐證明,“綜合+業(yè)務+數據”的組織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為此,該辦積極采用“項目綜合組——一線審計組”的扁平化組織架構,充分發(fā)揮綜合組的信息中樞作用和一線審計組的“神經末梢”作用,有效激活團隊間協作的動力,提高大項目實施的協同性,提升效率。四是以優(yōu)化信息管理方式渠道為基礎條件。該辦積極探索建立一體化的信息管理機制,通過搭建信息實時共享平臺、定期編發(fā)審計組內部工作動態(tài)、召開碰頭會等方式,以統一要求、提示重點、協同步調,促進信息搜集、分析及應用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銜接有序,通過信息共享,提高效能。
——突出“大數據”分析利用,改進審計技術方法。該辦切實加快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重點強化數據歸集、分析、應用、管理等各環(huán)節(jié)工作,以精確定位、精準打擊為目標,不斷擴大審計成果、提升審計效率。一是力爭集全數據。根據數據規(guī)劃或署統一部署安排,依法推動有關單位定期報送電子數據,加大多行業(yè)、多部門數據的分類歸集。按照信息化工作指引和流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挖掘、積極整合數據。二是深度分析數據。加快推動數字化特派辦建設,發(fā)揮數據分析團隊作用,加大對業(yè)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單位數據與行業(yè)數據以及跨行業(yè)、跨領域數據的綜合比對和交叉分析,提高“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fā)現疑點、分散核實”的數字化審計水平。強化數據采集分析組作用,及時回應審計需求,有效篩選和深入分析數據,嘗試多維度、多方向地挖掘信息、梳理線索,提高審計效率。三是創(chuàng)新使用數據。在數據挖掘、GIS(地理信息系統)等新興技術應用領域積極探索,深化大數據技術途徑和多平臺數據融合在審計中的延伸應用,準確定位審計的重點區(qū)域、關鍵部位,力求鎖定重大疑點,推動數據深度利用。四是規(guī)范管理數據。該辦嚴格執(zhí)行“使用要申請、權限要審批、成果要追溯、移交要登記”的數據查詢“四要”制度。審計人員在查詢數據之前,必須填寫相應的數據查詢申請單,列明查詢內容、原因,按照規(guī)定的審批流程,經逐級審批授權后,由專人負責查詢并做好詳細記錄,做到有據可查、環(huán)節(jié)可控、結果可溯。
——突出“大要案”研判查處,努力打造特色精品。一是關注重點領域環(huán)節(jié)。該辦堅持緊盯資源配置、資金分配、項目審批、投資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看牢財政資金管理、銀行貸款發(fā)放、土地和礦產資源轉讓、國有資產處置和國有企業(yè)重大投資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全力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二是增強突破意識及能力。該辦不斷強化審計人員的大要案意識,提高其案件突破“臨門一腳”的能力,特別是重大違紀違法問題和經濟案件線索,堅持緊抓不放,一查到底,如實上報。對發(fā)現的異常情況,切實增強敏感度,強化證據獲取和研判,深入分析疑點,找準思路和主攻方向,力求突破。三是緊跟案件移送結果。該辦切實提高案件線索移送的精確度,法制審理堅持從嚴把關移送線索質量、從嚴掌控移送口徑,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持續(xù)緊跟移送后續(xù)工作,及時掌握案件查處情況。四是全力鎖定重點項目。堅持舉全辦之力,打造優(yōu)秀項目和審計精品,力求形成新特色、新亮點。堅持把重點項目作為大要案查處的主要陣地,在時間、精力上多下功夫,提高在重點項目上挖掘案件線索的能力和水平。(趙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