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九十周年生日到來的前夕,我聽從心靈深處的召喚。帶著我的信仰,帶著我的期盼,來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來到夢寐以求的湖南韶山,去實現(xiàn)我兒時的夢想,去實現(xiàn)那時時撞擊我心靈的夙愿。 韶山,音樂之山,位于湘潭縣、湘鄉(xiāng)縣、寧鄉(xiāng)縣的交界處,方圓10來里,是個山清水秀的村子?!皼_”則是湖南老百姓對山間小塊平原的稱呼。相傳4000多年前虞舜帝南巡時曾在此休息,并在其中的一座山峰上演奏過韶樂,故而得名。 韶山,坐南向北,群山環(huán)抱,依山傍水,村落不大而屋宇分散,山上山下一片郁郁蔥蔥,小溪流水潺潺,獨特的人文與秀麗的自然,使韶山魅力無限。 韶山,中國革命的搖籃,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故鄉(xiāng),也是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和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毛澤東故居位于韶山?jīng)_,座落在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山?jīng)_中。幾間黃泥壘成的茅屋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中,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呈凹字形的普通農(nóng)舍。屋前水塘和南岸塘相毗鄰,綠水瑩瑩,微風過處蕩起縷縷漣漪。放眼青山,青松翠竹,清新宜人。 故居現(xiàn)有房屋13間,為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就誕生于此,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也正是在這里,毛澤東點燃了韶山革命的“星星之火”,建立了中共韶山黨支部,并引導6位家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走進故居,里面的擺設一切依舊。主席少年生活痕跡歷歷在目。橫屋里擺放著的方桌、板凳;臥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帳;天井邊房中陳列的農(nóng)具、水車、蓑衣、風車,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滄桑,歲月褪盡了它原有的色彩。 故居的右?guī)?、臥室、廊檐和碓屋之間,是毛澤東的全家照,還有日常器皿和各種農(nóng)具以及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的文物照片和資料,其中陳列著毛澤東少年時期用過的扁擔、水桶、鋤頭等。室內(nèi)一切陳設,均是按毛澤東居住時的原樣布置的。 置身于毛澤東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觀看著每一件毛澤東同志生活、學習、勞作的文物,心情是那樣的激動,此時我仿佛聽到一位老人在娓娓訴說著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年少時的智慧和風采,仿佛看到了在貧困的舊中國的農(nóng)村,一位偉人勤勞、勇敢、樸素、苦讀的身影,體會到一代偉人成長的足跡,不由感慨萬千: 20世紀初,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開始探尋救國之道。由于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先天的軟弱性,無法引領中國走向強盛之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提出三民主義之路,依然沒有改變中國分裂和貧困的狀態(tài)。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由于斗爭經(jīng)驗的不足和“左傾”、“右傾”、教條主義等思潮的影響,革命斗爭形勢也是在艱難中前行。 而我們的偉大領袖扎根在群眾中,從小受到勞動和艱苦的磨煉,吸收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的聯(lián)系。他沖破閉塞的農(nóng)村,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看到祖國的偉大,看到世界的精彩,從而尋找到馬列主義,經(jīng)過多年的革命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緊密結(jié)合,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一條由新民主主義革命通往社會主義的光明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結(jié)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毛澤東同志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注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即便是他在同“左傾”、“右傾”、教條主義作堅決斗爭并遭受不公平對待的時候,也絲毫不改本色。中國革命正是在毛澤東同志的影響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緊密結(jié)合,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面臨新的機遇新的挑戰(zhàn),社會主義事業(yè)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正處于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審計人員,肩負著黨和祖國人民的重托,這是光榮、艱巨的任務。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審計人員的基本職責,明確“十二五”期間審計工作的四大工作目標和八項主要任務,“把好關(guān)、查好賬”,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保駕護航。讓我們帶著對偉人的崇敬之情,帶著時代的緊迫感,既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工作作風,又堅持開拓進取的精神,在發(fā)展民生、促進民生的新征程中作出審計人員應有的貢獻?。▍?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