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的貴州女孩李媛媛、異地求學的藏族姑娘德西措姆、江蘇商貿職業(yè)學院的貧困孤兒陳佳欣……這些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孩子,像散落在天涯海角的種子,忍受著或貧困或遠離親人帶來的饑寒與孤獨。但幸運的是,始終有陽光照射在他們身上,溫暖著他們的人生,而這些陽光的起點,就是江蘇省南通市審計局團支部。
“大愛無疆、點亮希望”愛心助學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是南通市審計局審計文化的重要基因。十年來,該局團支部先后幫扶了16名貧困學生,單位和個人累計捐贈款物7萬余元。2018年,該局獲評南通市慈善助學愛心單位;2019年,該局“大愛無疆-公益助學項目”獲評南通市唯一的市級機關公益示范項目。
情牽千里暖學童
2016年春節(jié)前,一封來自貴州省貴定縣落北河鄉(xiāng)寶山村的信,讓審計局團支部的青年團員們欣喜不已!
“哥哥姐姐們好,我是李媛媛。在你們的支持和鼓勵下,這學期我又得了三好生,老師還獎勵我一套《唐詩》。新年就要來了,祝哥哥姐姐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雖然字跡還不算娟秀,但已是工整端正;雖然字里行間的稚氣未脫,但禮貌言辭已躍然紙上,這一切與四年前初識的媛媛已判若兩人。
2012年,團支部從市級機關工委助學平臺獲悉,地處貴州省深山的貴定縣有一批孩子,他們家境貧寒,每天都要步行數(shù)十公里往返學校,還有的孩子因為家庭缺少勞動力面臨輟學,小媛媛就是其中的一員。
還記得第一次跟媛媛接觸時的情景,“那時的媛媛話很少,總是問一句答一句,聲音也小,有時要多問幾遍才能聽清楚?!贝蠹荫R上意識到,助學款只能保障基本學習生活,幫助她打開心扉,以自信、開朗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才是關鍵。為此,團支部除了每年寄去學費外,還安排青年團員們七年如一日,經常用電話、書信聯(lián)系媛媛,像哥哥姐姐一樣隨時關心她的成長,解答她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今年,媛媛成功地考上了貴州醫(yī)科大學,她第一時間與長期幫助她的哥哥姐姐們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漢藏一家親
2013年,剛剛小學畢業(yè)的德西措姆就離開了家鄉(xiāng)——西藏林芝,不遠萬里來到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求學。
深棕色的皮膚、燦爛的笑容、清澈的眼神,讓她的辨識度很高,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但初來乍到的德西措姆對南通不熟悉,更愿意與來自西藏的小伙伴一起待在學校里,學校則期待孩子們能走出校門,融入周圍環(huán)境。
在一次對西藏民族中學實施的例行審計中,一位團員青年得知了此事,通過學校團支部聯(lián)系上了小姑娘,主動擔負起“漢族家人”的角色。從此,每逢周末,團員青年們總會驅車十多公里趕到學校,把德西措姆輪流接回家,陪她體驗漢民族特色生活,讓她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
剛開始,團員青年們總要到宿舍去接德西措姆,要牽著靦腆的她走出校門,她一路上很拘謹,不愛說話。隨著接觸的深入,后來每次快到學校時,總能看到她在學校門口招手,一上車,立馬嘰嘰喳喳主動講起自己在學校里的趣事,就像親妹妹一樣。德西措姆的變化讓團員青年們很有成就感。是啊,我們本就是一家人嘛!
溫暖兩代人的愛
說起陳佳欣,團員青年們的印象總是定格在2011年初見他時的那一幕:昏暗的兩居室內,爸爸掙扎著起身打招呼,奶奶一手不停地抹眼淚,一手牽著眼中滿是迷茫的陳佳欣。是啊,一個13歲的孩子,在面對父親身患絕癥、母親不知去向、爺爺奶奶已然老邁的境況時,怎能不迷茫呢?
團支部在得知情況后,組織專人聯(lián)系、集體幫扶,確保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保障。然而病魔無情,在堅持了兩年后,陳佳欣的父親還是撒手人寰。為了鼓勵他走出困境,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團支部鄭重許下承諾:“你只需要好好學習,費用的事情不用操心!”
如今,8年過去了,陳佳欣已順利考入江蘇商貿學院,在談到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想法時,他說的很樸實:“我要努力工作,照顧好操勞了一輩子的爺爺奶奶,還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其他人?!睆乃蜻h方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堅定、感恩、責任……
一路旅程一路歌,每當南通市審計局團員青年們看到李媛媛寄來的信、回憶起德西措姆站在校門口翹首期盼的目光、想起陳佳欣年邁的奶奶露出的久違笑容時,他們許下誓言:“大愛無疆、點亮希望,愛心助學永遠在路上!”(嚴璐 包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