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國家審計走進高校財經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  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 > 正文  
[京津冀特派辦]審計護航京津冀 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
發(fā)布時間:2018-07-30 文章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天津大學 李憶簫

久治難愈的大氣污染問題,一直是困擾著京津冀地區(qū)的一大頑疾。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打響“藍天保衛(wèi)戰(zhàn)”,聯防聯控下決心治理大氣污染,讓老百姓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云。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今年公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深化大氣污染控制中長期規(guī)劃研究項目”的數據顯示,2017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為64μg/m3,較2016年同比下降9.9%,較2013年相比下降39.6%。

然而,守住這片藍天并不易,這背后有著黨和政府堅強領導,有著社會各界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記者了解到,這其中,京津冀特派辦政策跟蹤審計人員就是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始終將環(huán)境保護為己任,通過自身的審計監(jiān)督,緊盯一條條環(huán)保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助力三地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為京津冀協同發(fā)展重大政策“環(huán)保先行”保駕護航。

審計人員介紹,聚焦“散亂污”企業(yè)是否超排偷排、察看監(jiān)控數據是否如實傳送,關注污染治理資金是否使用到位……都是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跟蹤審計要盯住內容。

舉例來說,在以往一次審計中審計人員了解到,隨著某市最后一座大型燃煤電廠——某熱電廠燃煤機組按計劃停機備用,該市電廠自此進入了“無煤化”時代,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實現清潔能源發(fā)電的城市。燃煤機組退出后,取而代之的是燃氣熱電中心。然而,審計人員卻發(fā)現,該熱電廠燃氣熱電中心的建設并沒有按時完成,工期一推再推,傳統燃煤機組仍在使用,導致原本投入的污染治理資金沒有發(fā)揮應有作用,隨之而來的后果也顯而易見。

審計人員及時向市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反饋,并建議盡快督促項目單位及時完成該項目燃氣熱電中心的建設并淘汰燃煤機組。問題和建議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立刻采取了行動”,審計人員回憶,“加快了燃氣熱電中心的施工進度,很快進行了項目鍋爐化學清洗,完工后又很快組織開展相關系統調試和試運行工作”。

在審計推動和多方共同努力下,該熱電廠燃氣熱電中心于2017年底成功投產運行,邁出了通過清潔能源發(fā)電減輕大氣污染的一大步。無疑,在這場針對大氣污染的“無硝煙的戰(zhàn)爭”中,審計工作起到了污染防治“督察員”的作用。

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相關的還有農村燃煤改造。相比傳統散煤,“煤改氣”和“煤改電”產生的空氣污染更少,對大氣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某市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對“煤改氣”和“煤改電”用戶進行爐具改造補貼,以期順利推進該項工作。有了政府補貼,農民們積極配合“煤改氣”和“煤改電”的推廣工作,家家都改用燃氣或電能,安裝環(huán)保爐具。

據該市環(huán)保部門提供給審計組的資料顯示,2017年該市共完成53萬戶 “煤改氣”和“煤改電”工作,全市120余萬戶城鄉(xiāng)散煤清潔取暖任務將由國家要求的3年壓縮到2年完成,目前仍在繼續(xù)推進,以期實現城鄉(xiāng)散煤全部“清零”。

記者了解到,在這場“煤改氣”和“煤改電”專項工作中,京津冀特派辦政策跟蹤審計組又同步組織了跟蹤審計,并在資金分配使用、爐具采購招投標和用戶安全安裝等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對審計意見和建議,市相關部門單位高度重視、積極采納、立行立改,進一步將這項事關環(huán)保和群眾取暖的民生工程辦得更好。

一位市民指著新安裝的燃氣爐告訴記者:“以前一燒煤,這邊到處都是煙,還會往下流煙油?,F在換了環(huán)保爐,燒起來一點兒煙都沒有了,取暖的效果也和以前一樣”。用市民們的話說,現在“掏錢少,燒出來的煙塵更少”。在他們眼中,審計人員做的為老百姓民生工程“保駕護航”的事。

這些只是重大政策跟蹤審計工作在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政策落實中的一個個縮影。事實上,作為審計署分布在全國的18個特派辦中唯一一個橫跨三省市的派出機構,京津冀特派辦已經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戰(zhàn)略落實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很多人看來,審計人員從一次次政策跟蹤審計,到提出建議幫助整改解決,既像是嚴肅的“監(jiān)督員”管著政府的錢袋子,又更像是老百姓心里溫情的“守護者”,讓每個普通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