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本次報告不僅把審計結果明明白白“晾曬”出來,而且更清晰地體現了以審計“倒逼”改革的意圖。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審計署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審計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國家錢財,確保公共資金節(jié)約、合理、有效使用,推進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和制度完善,為持續(xù)發(fā)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提供有力保障??梢哉f,本次報告正是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審計工作新要求的一次集中體現。 持續(xù)關注財政體制改革——提出分稅制改革亟需推進 當務之急是按照市場優(yōu)先和政府引導等原則,合理界定政府的事權和活動邊界,按照稅種的經濟屬性劃分各級政府間的財權,充實地方稅體系 審計報告連續(xù)7年關注財政體制改革,今年的亮點之一就是首次提出分稅制與當前深化改革和加快轉變發(fā)展方式的不相適應之處。 “比如政府事權范圍不夠清晰、財政越位和缺位并存,還有現行財權劃分不符合分稅制要求,地方政府缺乏預算自主權和收入自主權等等?!睂徲嬍鹭斦徲嬎靖彼鹃L馬曉方表示。 審計報告顯示,8個省份2011年公共財政支出中,地方行政管理、公檢法支出明確屬于地方責任的僅占21%。同時,各級政府間財權劃分不夠合理,地方政府缺乏收入及預算自主權,18個省份2011年的省域稅收中,中央財政分成52%,省、市、縣各級分成9%、13%、26%。再加之地方稅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地方各級稅收收入不能滿足其當年公共財政支出的一半,導致地方政府缺乏穩(wěn)定資金來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地方財政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的問題也較突出,特別是違規(guī)開設地方財政專戶的現象。審計數據顯示,18個省份本級設立的財政專戶多達478個,存款余額相當于其國庫庫款的44%,其中49個屬于違規(guī)開設。 目前存在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匹配,權責不分明,地方政府缺乏資金來源等問題,是我國分稅制改革以來長期積累形成的。馬曉方分析說,1994年建立的分稅制實施至目前尚沒有明確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本應通過財政體制解決的問題,卻以轉移支付解決,造成轉移支付占支出總量比例過高。 此類“遺留”問題表明,盡管分稅制財政體制取得顯著成效,但未來財稅體制改革的任務依然艱巨。當務之急是按照市場優(yōu)先和政府引導等原則,合理界定政府的事權和活動邊界,按照稅種的經濟屬性劃分各級政府間的財權,充實地方稅體系。 對癥下藥防范風險——揭示隱患從“體檢”開始 發(fā)揮審計對經濟的“體檢診斷”功能,及時發(fā)現和揭示發(fā)展中的風險隱患,防止苗頭性問題轉化為趨勢性問題,當好公共資金的“守護者” 目前,我國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大,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突出,經濟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的矛盾日趨尖銳,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此外,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歐債危機、熱錢流動以及部分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給我國經濟發(fā)展帶來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發(fā)揮好審計對經濟的“體檢診斷”功能,及時發(fā)現風險隱患,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審計報告披露,地方政府債務近兩年來不僅規(guī)模擴大,36個地區(qū)2012年底債務余額3.85萬億元,兩年內年增長了12.94%,還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融資平臺清理不到位。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2年,在轉為“退出類”的61家融資平臺公司中,有55家未完全剝離原有債務或公益性融資任務。一些地方還出現了通過信托、BT(建設—移交)和違規(guī)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崔振龍表示,應當進一步清理融資平臺,抓緊建立和完善債務規(guī)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實現全口徑管理和動態(tài)監(jiān)督。從實際效果來看,審計工作給相關部門敲響了警鐘,不僅歸還了挪用資金和清理違規(guī)集資4.74億元,債務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近年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有的分支機構通過借新還舊等方式掩蓋資產質量,大量信貸資金被轉入民間金融市場用于高利貸轉貸等。從此次審計中也能看到金融機構違規(guī)經營的端倪。審計署金融審計司負責人表示,應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監(jiān)管機制,提高對市場異常交易的檢測跟蹤能力,加強監(jiān)管合作,發(fā)揮行業(yè)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作用。 此次審計報告中同時揭示出國企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部分企業(yè)投資管理不規(guī)范,對國有企業(yè)的考核監(jiān)督偏重于資產增值和收入利潤等,一些企業(yè)盲目跟風投資多晶硅、風電、煤化工等項目,有的片面追求做大?!捌髽I(yè)盲目投資,造成產能過剩。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深化中央企業(yè)投資改革、強化其戰(zhàn)略管理和總體規(guī)劃等?!贝拚颀埍硎?。 “民生資金”管好用好——當好公共資金“守門人” 緊緊盯住、管好用好寶貴的財政資金,堅決壓縮一般性行政開支,堅決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特別是管好用活扶貧、救災等“生存錢”、“救命錢”,推進重大民生工程,把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更好地激發(fā)出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將“民生”與“國計”相提并論。民生問題能否妥善解決,既是國家治理水平的體現,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治理的政治方向,關系到國家治理的公信力。 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社會保障的重要體現,也是確保低收入家庭實現安居夢的重要方式。但保障房實現“應保盡保”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尚未形成住房保障、房屋產權、工商、稅務、金融、公安、民政等多部門聯(lián)合的家庭收入財產信息共享機制。住房經辦管理機構很難準確掌握申請人的信息,導致出現虛假申報情況突出?!睂徲嬍饘徲嬁蒲兴彼L劉力云表示。 根據審計數據,保障房后期管理中問題突出。抽查的保障對象中,11.97萬戶收入財產等超標或重復享受保障;抽查的住房中,5333套被有關單位和個人挪用于辦公或出租,1.83萬套被代建企業(yè)等違規(guī)出售。在資金管理方面,一些項目或單位未嚴格執(zhí)行??顚S?,違規(guī)使用資金。對資金管理中的問題,相關單位已經追回40.63億元。審計署表示,下一步將繼續(xù)跟蹤后續(xù)整改情況,推動工程建設規(guī)范有效,確保分配管理公平公正。 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審計結果顯示,在2006年至2011年,1185個縣撤并9.6萬所學校,在提升辦學標準和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出現學生上學遠、寄宿難、輟學等問題。根據審計結果,270個西部縣小學平均服務半徑增至6.09公里,增加了59%。這一結果顯示,一些地方沒能很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及教育部門的要求,沒能將有限的財政資金運用到“刀刃”上,沒能履行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責任。 管好用好寶貴的財政資金,堅決保障好改善民生的支出,從這個角度上看,民生領域同樣迫切需要以審計“倒逼”改革,讓審計真正成為公共資金的“守門人”。
|